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买基金是什么意思(我们买基金,买的到底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0 06:57:30    


一、什么是基金?

一般我们所说的基金是指证券投资基金,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公募基金”,也就是“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形成独立的基金财产,并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何运用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基金份额持有人(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基金托管人(银行)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从上述基金的定义,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知道:

1、“基金”不是基金公司的资产,而是所有投资者的资产,是以基金份额的形式存在的“独立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五条规定:“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不得将基金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

2、投资者通过持有“基金份额”委托基金公司去“投资”(运用基金资产),并且委托银行“看管”自己的基金资产和“监督”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

投资者通过和基金公司、托管银行签订“契约”,也就是《基金合同》约定当事人之间的责、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六十条规定:“投资人交纳认购的基金份额的款项时,基金合同成立;基金管理人依照本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基金合同生效

二、当我们买了基金,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

在我国,公募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

公募基金《基金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但是《基金合同》的直接签署方是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投资者不直接签署基金合同。基金投资人自依本基金合同取得基金份额,即成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和本基金合同的当事人,其持有基金份额的行为本身即表明其对基金合同的承认和接受。

1、投资者与基金公司是“信托”的法律关系

基金投资者“取得基金份额”成为《基金合同》当事人之后,与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形成了“信托”的法律关系

所以,当我们“买了基金”,即“取得基金份额”,实际上我们是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去帮我们“投资”去了。而基金公司安排固定的基金经理管理这只基金,代替投资者决策直接去投资股票、债券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由来。投资者购买一只基金,是基于对发行这只基金的基金公司、管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信任”,确信能给自己带来投资收益。

2、基金公司的“信托责任”是什么?

(1)审慎经营,控制风险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进行证券投资,应当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根据此规定,在《基金合同》中将其细化为基金管理人的义务:

以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配备足够的巨头专业资格的人员进行基金投资分析、决策,以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管理和运作基金财产;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务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

如下图:

(2)投资目标

在《基金合同》中规定了“投资目标”,但这个投资目标都不是“量化”,而是模糊的。大多数的基金合同中这样描述投资目标“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

较少部分的基金将“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作为投资目标,这已经算是“量化”了。

例如,大成国企改革A在《基金合同》中约定的投资目标为“通过投资于国企改革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三、投资者与基金公司的利益并不一致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基金合同》中规定了基金公司向基金持有人收取各种费用的权利,却没有必须给投资人挣钱的义务

但是,在所有基金的《基金合同》中都告诉基金持有人:“不保证投资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基金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向基金持有人收取各项费用,不管基金是否盈利;而基金持有人收益的唯一来源就是基金的盈利。

虽然说基金净值的增长使得基金公司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收入微乎其微,难度也更大;反而是新发一只基金的收入增加更快。

这就是被大家诟病的基金公司“重发行轻运营”的主要原因。

基金公司热衷于在股市顶部发行新基金,因为那时候投资者热情高涨,新发基金“一日售罄”,大厂甚至还能做到“配售”。难道他们不知道高点风险高吗?但是收钱快呀!

本文开始讲的案例,就是典型的高点发售新基金(2021年1月8日正是上轮牛市的最顶部区域,2月10日大盘就开始下跌),导致2年封闭期过后投资者亏损超过30%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基金公司并没有为投资者“赚钱”的强烈动力和欲望;投资者只要不赎回,他们就可以每天收取费用获利。

两者利益不一致,就是“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根本原因。

四、基金投资者的窘境

你信奉“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所以你打算买基金。

当你拿出大部分积蓄委托“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帮你去投资赚钱,并且他们接纳了你的“本金”之后你才发现:

1、原来他们只对“本金”感兴趣,对帮你赚钱的欲望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你赚钱不赚钱,他们都从你的基金中按比例扣钱。

2、原来他们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专业;市场牛时他们似乎很牛,但市场熊时似乎更熊。

3、前几天有朋友说把“金元顺安元启”清仓了,我不卖。虽然今年小盘不受待见,业绩不好,但是象这样在业绩“高光”时刻不发新基、反而停止申购,保护自己、善待持有人的基金在市场上不好找。

4、普通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追涨杀跌、专业知识不足,所以才去买基金。当“普通的”被被逼成了“专业的”,谁还会去买基金呢?基金从业者们好自为之吧。